大堆坑没填,这是不是要拍续集啊?”
“我坑么?我怎么没发现?不过电影确实拍的很好。”
“楼上的大哥,下次看电影麻烦带脑子看。”
“另外谁能和我说下最后黄四郎有没有死?电影结尾火车尾部的白衣服的是不是他?花姐是不是奸细?张麻子兄弟们有没有被策反?师爷想说的两件事情是什么?姜文最后骑马跟着火车走是什么意思?”
“特么的这个坑比导演,怎么留这么多悬念啊。”
“+1”
“黄四郎死没死我不知道,张麻子的兄弟们没有没被策反我也不知道,我客观的给你们分析一下剧中人物,你自我评断一下。”
“老大张麻子在我看来,这个钟人就是专门为革命而生的人,他不要权利,只是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。”
“张麻子本不喜欢权利,他内心要的只是崇高的理想,所以是少数几个对权利没有追求的人之一。”
“最后一幕可以看出来,最底层的百姓在抢珠宝搬椅子,可张麻子最终只要了一顶帽子。”
“老二是老大的心腹,有能力,却是极端主义,经典台词,如果是我,那趴在那的应该是她男人。”
“在让子弹飞里的每一个男人都代表着权利,不论是光膀子的群众,师爷张麻子黄四郎等等,区别只有权力的大小。所以老二喜欢压着男人…凌驾权利之上。”
“老三,他革命就是为了金钱跟地位,就算他打倒了黄四郎,他自己也会变成了黄四郎。”
“最后那一句上海就是浦东,说明权利是不变的,变得只是名字,从黄四郎变成了老三。”
“但是老三要强于黄四郎的一点是眼光不在鹅城,而是想去浦东寻求更好的发展。”
“客观说明老三也是最容易成功的一类人,有能力,有理想,目标明确。”
“老四老五革命就是为了有口吃的,代表绝大部分跟随着革命人的手下们,他们没有抱负,谁能让他们吃饱饭安生过日子就跟谁,所以最后他们跟着老三走了。”
“他们没有明确的目的性,甚至当初跟着张麻子也只是为了糊口。”
“老六就像学生,电影里老六多数镜头都是老大在教育他,培养他,剩下的镜头就是领导意志的延伸,所以最后他激进自杀证明清白。”
“六子并不是没有帽子,相反他很聪明,但是受张麻子教育,对权利没有太大追求,是个有大局观的人,卖凉粉那场戏,最后不是六子劝张麻子。”
“一个人在知道自己要死时的怨气一定会让张麻子报仇,而六子没有,足以说明六子的智慧与大局观。”
“老七是个无意志的人,所以他最矛盾,导致他没跟老三也没跟老大。”
“电影最后是三辆自行车,老三带着花姐,老四,老五,说明老七告诉了老大老三要走了之后就独自走了。”
“就像范蠡一样。但是说范蠡比喻老七有点高了,但是老七既不愿意跟着张麻子过那种不轻松的日子,也不愿意跟老三一起追求权利。”
“就像刚走入社会的我们,喜欢追求选择,然后又看着那些老油条放弃原则获得红利而眼红生气。”
“师爷马邦德政治投机者,所以他一方面跟着老大,却暗自联系黄四郎。”
“亦如《新世界》里的沈世昌,游走在各个势力,绝大多数时候这类人能获得不大不小的利益。”
“但是这类人也有底线,师爷的底线是县长太太,所以他有几次想杀黄四郎,然后又在黄四郎更高的利益下左右摇摆不定。”
“黄四郎就跟老三一样,他也是革命人,确切的说是革命受益人,他的目的不是革命,而是用革命给自己获得特权。”
“花姐象征着权利跟金钱跟革命后的红利,老大喜欢,老三喜欢黄四郎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