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章:先见之明(2 / 4)

时胡千带来了张麻子是假县长的证据,于是黄四郎想出一计,让两大家族出钱让张麻子出城剿匪。

同时在剿匪路上让假麻子伏击炸死真麻子,这样自己既赚了钱又杀了张麻子还不留痕迹。

张麻子被伏击,老二、师爷丧命,幸好张麻子战斗力超强杀了假麻子。

为了老二和师爷报仇,同时实现理想,张麻子决定重返鹅城,彻底推翻黄四郎,尽管这一决定有惊涛骇浪般的风险。

最后的较量终于来了。与之前以麻匪的名义暗中较量不一样,这是一场公开的对决,张麻子公开喊出了推翻黄四郎的口号。

县长要斩黄四郎,谁人不想斩黄郎,拐卖壮丁贩烟土,杀了五任好县长,一成白银送你手,九成真金黄家藏,邦德发誓三天内,除暴安良祭老汤。

而黄四郎则因为昔日恶行被张麻子揭露,害怕鹅城民众跟着张麻子起来一起对付他,于是选择按兵不动,静待援兵。

刘都统手下的郭旅长派出的骑兵三天后就会赶到,实力对比4:400。

张麻子一方处于下风,张麻子一众兄弟都对能否战胜黄四郎表示怀疑,鹅城民众更是隔岸观火,仿佛这一切与己无关。

而张麻子却胸有成竹,他的底牌就在替身身上,为了改变实力对比,只有发动民众,而要发动民众,光发钱、发枪证明是没有用的。

张麻子认为,只有让一盘散沙的民众精神上战胜黄四郎,他们才会起来反抗,于是张麻子砍了替身的头,想用一场假胜利来发动民众。

果然,虽然真的黄四郎并没死,但是效果却与死了是一样的,民众此时没有了恐惧,争先恐后地奔向碉楼。

生怕落后一步自己什么都捞不着,黄四郎昔日的随从也纷纷倒戈,黄四郎五代家业至此分崩离析,张麻子最终战胜了黄四郎。

面对这一切胜果,张麻子只是淡然地看着,与黄四郎死前的促膝交谈显示出他一无所求,只求推翻黄四郎,在鹅城实现公平。

这里体现出张麻子有传统的道家思想,功成,名遂,身退,行天之道。

张麻子与黄四郎最后的一番促膝交谈是深刻的。

黄四郎直到死前最后一刻才明白张麻子的理想与自己不一样:一个为了私利,一个为了公义。

恩怨了结之后,当张麻子准备带着他的兄弟们返回山里的时候,与他出生入死的一众兄弟却准备启程去上海了。

在外部矛盾解决后,内部矛盾就会凸显出来,成为焦点。

一众兄弟理解不了张麻子的理想,达不到他的高度,跟他在一起必然不会感到轻松,分道扬镳就成了不可逆的局面。

那么老三他们的理想是什么呢?从影片前半部分看,他们比较单纯,思想中缺乏公平正义,只有私利。

跟张麻子进城只是为了挣钱,最后去上海也是想要过更好的生活,这本无可厚非。

但是他们的思想境界预示着他们的未来基本就是师爷的翻版,而鹅城的民众虽然响应了张麻子的号召。

并且从黄四郎那里拿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,但是从过程中他们的表现来看,同样可以预见的是只顾私利,一盘散沙。

张麻子走后,后面要是在有王四朗,李四郎,不敢抗争的他们还将重复老路。

于是问题就出来了,张麻子的理想实现了吗,张麻子真的赢了吗?答案已经不言而喻。

没有思想上的公平,哪里会有现实中的公平

如果有一天,公平的概念在每个民众的脑海里生根发芽。

才会没有黄四郎那样的人可以凌驾在公平之上,剥夺民众追求公平的权利。

民众也才敢于对不公平的现象的联合起来抗争,这时候张麻子才是真的赢了。

就是这样一喜剧成份,有内涵,有深度的神剧,